全民健保制度即将迈入第30年,却面临医护出走、新药引进慢、民众自费比率高等窘境。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连贤明表示,为增加健保财源、投资健康,必须改变以薪资所得为主的保费收入结构,且考量人口结构、资产分配等现况,建议取消长者健保费补助,解决世代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连贤明今天出席台湾医务管理学会演讲时说,官方不断强调健保满意度高达9成,但台湾民众的预期寿命,仅79.84岁,是亚洲国家中少数未达80岁者,在慢性病治疗、癌症死亡率等方面,与亚洲国家、OECD国家相比,也不甚理想,问题就出在医疗投资不足,台湾医疗投入资源GDP占比,即使纳入长照资源、自费医疗支出,也仅7.1%,明显落后先进国家。
「曾有韩国学者询问,为何台湾都不用调涨保费?」连贤明表示,台湾健保满意度,几乎每逢调涨保费必下降,健保制度是民众满意度最高的公共政策,民众理应支持增加资源投入,但每次谈到调涨健保费,都会造成极大的社会恐慌,原因正是出在保费结构有利年长者,不利年轻人,因此难以获得各族群普遍支持。
连贤明说,健保制度设计参考德国1930年代的社会保险制度,当时工作环境相对稳定,「有在工作的年轻人支持没在工作的退休长者」是可行方式,但随时代改变,劳动所得占比愈来愈低,奖金、股票等资本利得占比提高,网红等非典型就业形态增加,导致全台15%民众没有所得资料,加上高龄化浪潮,导致年轻人比率愈来愈少,这些大环境变迁,社会保险制度并未考虑到。
为保障世代平衡、健保永续,连贤明提出多项财务改革方向,建议取消老年健保费补助,提高非保费(政府税收、糖税等)收入,以商业医疗保险替补等方式。不过,他表示,商保补位健保概念由健保署提出,但学界看法不一,且此举恐让民众自费比率提升,不利医疗平权。
连贤明表示,依目前情况,民众不乐见健保费率调升,只好由政府拨公务预算挹注健保,而公务预算实际上也来自民众税收,且政府能负担的款项,至多才500多亿,仅占健保总额5%,且无法随医疗科技进展逐年调涨,「最终仍无法达成健保永续的目标」,唯有透过前述方式,扩大健保费基,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77/8242235?from=edn_subcatelist_cate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