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季柔
台湾高教吹起EMI风潮,当教学语言需转换为英语授课,学术用语、沟通技巧都是难题。AI如何成为双语助教,协助双语教育转型?学生又该如何利用AI进行个人化学习?
略嫌拥挤的教室中,坐满刚踏进大学殿堂的年轻学子们。人手一台平板、笔电,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打,萤幕显示的并非聊天视窗、游戏画面,而是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对话窗。
这不是教人工智慧(AI)的课堂,而是推行双语教育的高教现场,学生正热烈与ChatGPT讨论,如何准备国际论坛的演讲稿。讲台上,教授正示范将课前阅读教材喂给AI笔记软体NotebookLM,弹指之间,标注原文段落的详细重点已生成完毕。
如此与AI密切协作的课堂,正是教育现场的理想样貌。具有强大潜力的生成式AI,更在当前积极推动「全英语授课」(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浪潮中,扮演不可缺席的推进力量。
AI成24小时随时待命的助教
台湾近年积极推动双语教育,鼓励大专院校增设EMI课程,期望提升国家竞争力,接轨国际。然而,许多大学教师仍对全英语授课感到陌生,尤其对英语非母语的教学者来说,短时间内转换EMI课堂可谓困难重重,语言能力、教材开发、教学现场的转型,都是挑战。
这时具有丰富语言资源的AI大型语言模型,便成为众所瞩目的助力。毕竟,对教师而言,若善用AI 工具,就像是获得一位24小时随时待命、英语能力顶尖的助教,可大幅缩短转型的阵痛期,甚至升级教学品质。
拥有16年培育全球EMI师资经验的Oxford EMI顾问邓顿(Simon Dunton)指出,教师们对AI工具充满兴趣,培训课程中常热烈分享、回馈使用经验。他也认为,教师需积极提升AI素养,才能引导学生善用AI工具。
具体来说,AI如何辅助EMI课堂?「AI可协助备课,判读并调整教材难易度,或生成中英双语、多语言的教材,」清大外文系教授谢承谕说明。他专精语料库研究,熟悉如何在EMI课堂中运用AI工具,经常担任讲师到各大专院校分享经验。
谢承谕认为,如ChatGPT、Gemini、Claude等AI大型语言模型,可降低教师设计EMI教材的门槛,以接近母语人士的英文语法翻译原有教材、发想教案,并根据特定学科领域,生成相对应的「基础单字表」与练习题目。
尤其ChatGPT资料库包含众多教育素材,可理解多数教育概念,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ChatGPT 很会写教案,甚至连翻转教室的概念都懂!」
如此一来,教师可省略最费工的「无中生有」阶段,并进一步和其他的数位教学工具协作,如规划课堂互动游戏Kahoot!、Zuvio。当前解说影片的教学盛行,善用模仿人类语调、提供多腔调切换的语音生成工具Natural Reader,搭配使用自动生成影片字幕的软体,便可协助教师制作EMI解说影片。
针对学生端,AI工具则可协助「个人化学习」,像是AI家教般,客制化解答学生的问题,包括抽象的学术概念、易混淆的文法等。当前众多具备语音服务的AI聊天机器人纷纷问世,也可做为听力与口说练习的伙伴。
本土也有AI工具帮助双语学习
随著双语教育中对AI教具的需求渐增,本土老牌的AI语言搜寻引擎Linggle,也跃入大众视听。
Linggle由清大资工系教授张俊盛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提供英语阅读、写作的辅助,如写作文法纠错,还可一键简化艰深的学术生字,提高阅读效率与语言学习热情,2022年获国科会补助,清大、政大皆已采购,并运用于课堂中。
除了辅助英语学习,Linggle近来推出EMI特别版,借助AI强大的分析功能,改善EMI教学转型中非母语教师常见的痛点。
研究团队导入逾1000堂耶鲁大学公开课(Open Yale Courses),包含40多种科目、逐字稿逾八万字,分析真实英语授课语境下,教师使用到「专业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 ESAP),以及「英语教学法」的沟通技巧。
张俊盛解释,ESAP的用字更正式、抽象,「对母语者来说,ESAP也是陌生的语言,需要接受一定的训练,非母语者更是如此。」再加上,当前各专业科目皆须发展EMI课程,对英语授课所需的沟通技巧并不熟悉,不只教师端难运用,学生端也不易吸收。
如此体悟,来自他参加为期两周的EMI授课培训,用意虽好,却流于抽象,「培训教我们要增加与学生互动,却较少实际解方。」
因此,他透过AI分析数据,发现欧美教师授课时,常透过改变节奏、增加听众参与等技巧,包括缩写、语音弱化、使用直接称呼「You」等,增加EMI授课的互动性。
他进一步解释,各地学生对语言的反应机制类似,透过模仿母语教师的沟通技巧,如善用「功能性语言」(functional language),即常用于「起承转合」的片语,让教学更生动、流畅,提升EMI成效,「AI工具就像EMI的鸡精,让授课体质更加强健!」
在2030双语政策的经费支持下,张俊盛认为,未来三年将看见愈来愈多教学现场导入AI工具,他大为期待。
懂得整合AI 工具,才能提升品质
只不过,当善于语言转换、生成文本的AI走入双语教育,双语人才又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会?
「AI时代下,双语人才不仅是『母语+英语』,更会是『母语+AI语』,即善于和AI共事,」张俊盛形容。相较于过往专精于语言的转换,未来更需学习如何整合AI工具,如同「专案经理」般,针对不同需求运用合宜的AI工具,提升效率与成品品质。
谢承谕则笑说,比起和AI较劲翻译速度,使用者更应该专注于「评断AI辅助生成内容的品质、是否符合需求」,在AI的基础上更上层楼。「ChatGPT 就像一个70分的学生,可以帮你打底,但拿高分还是要靠自己。」
面对资讯爆炸的AI时代,版权意识、辨识真伪资讯,以及独立思辨的能力更显重要。此外,AI难以复制「个人风格和情感」,因此,培养独特的个人特色,正是AI世代双语人才的课题与脱颖而出的关键。
随著EMI浪潮来临,AI已成为双语教育转型的一大助力,期待训练有素的未来双语人才扬起AI加乘的风帆,从台湾航向世界。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www.gvm.com.tw】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8337203?from=edn_subcatelist_cate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