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加祈
为培育具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教育部推出「大专校院学生双语化学习计划」。从2021年双语计划推行以来,台湾高教内部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台大副校长丁诗同甚至以「教学的文艺复兴」,来形容双语教育掀起的革新改变。
《远见》记者踏入一家台湾顶大的管理学院课程,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外籍脸孔,老师讲述和学生分组讨论皆以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如此自然流畅。
镜头一转,来到护理系大二课程,同学们低头专注于桌上的纸笔测验,密密麻麻全是英语题目,却难不倒学生,全班都在时限内完成作答。接下来,进入实作环节,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I feel so bad. Ask me questions!」十几位学生围著助教,任务是以英语询问疾病史。扮演病人的助教急切要求学生问问题,学生们却面面相觑,焦虑得不知如何开口,忍不住比手画脚起来。
欢迎来到双语教育的多重宇宙!
这并非虚拟游戏的场景,而是真实发生于某顶大的全英语授课(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现况。各大学、各系所的英语授课课堂,呈现截然不同场景,凸显台湾高教推动双语教育的复杂现况,以及多重挑战。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廖高贤表示,在高教阶段,双语计划以逐步推动EMI课程的方式进行。2021年,双语计划推动后,大学的EMI课程数量确实大幅成长,台大112学年度EMI课增加到1905门,成长率超过50%;成大112学年度也增开到1200门EMI。
然而,大学推行EMI课程的现场,却仍有许多乱象。首先引发困惑的,就是EMI到底是要教英语?还是教专业?光是其中一项,对学生就有极大挑战,何况要用英语来教导专业,学生会不会愈听愈糊涂,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成效?
EMI、AI工具是翻转教育现场契机
尽管乱象层出不穷,双语教学挑战多不胜数,但EMI教学策略的转变,有机会导入AI等多元数位工具,蕴含翻转教育现场的动力。
「数位工具确实对备课满有帮助的,」台大双语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公卫学院教授李婉甄提到,老师不但可善用像ChatGPT这类生成式AI工具协助「润稿」,影片也可以用AI软体自动生成字幕,甚至翻译成中文字幕,提供学生做课前预习或课后补充资料。若老师对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够自信,甚至有AI生成语音软体能协助录音。
台师大师培学院院长林子斌观察到,许多教师听到要开EMI课程,就开始到处找师培资源,想学习如何英语授课。以前「哪有大学教授在上师培研习?」他认为,双语计划之前,大学教授花更多心力在专业研究;现在为了开设EMI课程,大学老师们也开始翻转教学模式,不太会出现「一套讲义教20年」的情况。
从赖清德喊出「双语计划」起算,「双语国家」议题已盘旋台湾教育现场十年了,正式列入政策蓝图也六年,都以2030年为里程碑。究竟,到了2030年,台湾的双语图像会长什么样子?
被问及此,教育部长郑英耀坦言:「还需要30年!」而林子斌则认为,台湾高教的双语计划才正式启动四年,以孩童发展做为比喻,「可能还在婴儿期,连走路都还不会。」现场出现各种乱象很正常,但至少在2030年之前,应该制定一套统一的EMI制度与测验标准。
若实现双语愿景至少需要30年,现在就该起步。「双语教育应带来专业与英语能力的双赢,而不是两边都学不好的双输!」林子斌道出全民期许。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www.gvm.com.tw】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8337214?from=edn_subcatelist_cate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