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教、公司不管,一堂最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如果,爸妈有什么万一
学生时期努力拚学科,通过一关关考试,进了职场,为了努力往上爬,学习各类专业、管理技巧与拓展人脉,到了中年,尽管已是见多识广的沙场老将,很少人会意识到自己辛苦多年的事业,可能栽在一堂忽略已久,且从没人教过的人生必修课。台湾金融界的传奇人物,曾写下「外商银行最年轻董事长」纪录的管国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写照。 进入外商银行不到十年,三十六岁当上总经理,四十三岁出任集团台湾区总裁,在许多人眼中,管国霖的际遇就像「人生胜利组」。然而,当生涯攀上最高峰之际,他却在五十岁那年,为了照顾高龄失智父亲,毅然决然告别职场,离开他待了二十五年的花旗银行。
像管国霖一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管工作绩效再出色,所处位阶再重要,这堂课避无可避,只要一通紧急电话,为了照顾倒下的父母,一切职涯发展都得暂时放下。根据劳动部二○一五年统计,每年台湾约有十三万人因照顾因素而离职,到了二○二三年,依主计处统计推估,因照护问题选择离职的人数则增至十五万人,而卫福部估算,为照顾失能家人而影响工作者,更高达二三○万人。
多年来,「三明治世代」夹在孩子与父母、婚姻与工作之间,如今年轻夫妻双双步入中年,本以为肩上责任将卸,可以专注在自己的职涯与生活,没想到事与愿违,中年之际,大环境丕变,所面临的挑战比起过去更为艰巨。
看看子女,当年自己大学一毕业便能自立,到了下一代却遭逢学历贬值,使得延毕、读研究所的人数大增,加上台湾产业外移,工作机会减少,以及不婚、晚婚成为趋势,使得子女依赖家庭的时间拉得更长。
围绕在父母身边的问题也是与日俱增,开始进入老年期的他们,健康逐日走下坡,重病、失能或失智的可能性如影随形,只要稍不注意,照顾的重担就会落在自己肩头。加上医药发达,高龄或超高龄老者比比皆是,尽管自己退休了,未来还得继续照顾父母。
然而,处于此一阶段的自己,体能不似当年,老化症状也已上身,职涯与婚姻亦进入了步步为营的地雷区,扶养上下两代的承担却有增无减。难怪国内外相关研究皆指出,当「三明治世代」步入中年,意味将进入人生另一个「黑暗期」,因此,对于企业,这堂课势必将提高核心经营人才流失的风险;对于个人,尤其是已迈入中年的中高阶主管,若没有事先做好规画与准备,离职照护结束后随之而来的中年危机,将一触即发。
在还健康之际,充分掌握预防之道
父母逐渐衰老,不单只是个人生理的变化,其背后更隐含一连串的问题,往往需要全家上下一起面对与承担。
在台湾,老夫老妻若都还健康,多会同住照应,万一其中之一罹病,另一半常会担起照护之责,不忍麻烦子女,除非老伴过世只剩一人时,中年子女才会真正感受到父母年事已高,以及接踵而来的挑战。
此时,即使长辈身体硬朗,若任其独居,做子女的难免担心其生活照应、交友往来、出入安全问题,甚至被诈骗集团盯上的可能;若接来同住,尽管是自己的父母亲,在生活习惯、价值观、沟通方式,以及与媳妇、女婿、孙子女的相处上,免不了得历经一段磨合期,过程中若要顾及彼此的尊严与和谐,每个家庭成员都得重新调整与适应。
若长辈生病,由于老人疾病的表现常被误会成身体老化的正常现象,且会合并多重疾病,甚至失能、卧床,在花费、就医、陪伴与照护上,皆非一人所能承受得起,因此,往往需要动员全家的资源与人力,无论是夫妻、兄弟姊妹,还是孙子女都得分工。当身处其中时,在沟通与分配上,要不影响家庭气氛又能将老人家照顾周全,著实是一门不简单的任务。
长期观察台湾老人十大死因趋势,可以发现慢性病几乎占了七成以上,包括癌症、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肾炎及肾病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压……等,几乎年年榜上有名。
由于慢性病潜伏期很长,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罹病后便无法根治,且若长期忽略或控制不当,不仅会有多重用药、生活功能降低等后遗症,还可能产生骨牌效应,引发多重并发症,使得病情加重、残障或失能,甚而危及生命。
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生活习惯病」,起因多来自不正常的生活型态,因此,若能在身体健康之际,充分掌握「预防之道」,往往比罹病之后靠治疗防止恶化,来得轻松又有效。
所谓「预防之道」,可分为「健康的习惯」与「健康的管理」两大面向,前者指的是培养好的习惯,如规律的运动、维持适当的体重、充分的休息,尽量不碰烟酒与刺激性饮料。后者指的则是增加对慢性病的认识,学习疾病的自我评估,并透过定期健康检查,筛检相关疾病,才能不让慢性病上身。
照顾父母,为未来的自己做准备
虽说养育之恩大过天,照顾年老的父母乃天经地义之事,但若父母久病,照顾者辞去工作随侍在侧,除了面对身体劳累、金钱压力外,还必须长期承受患者因情绪波动所带来的言语或肢体之伤害,因此长期照顾父母,很少人能真的无怨无悔。
但在过程中,若能把心态由「照顾父母」,转换成「为自己准备」,或许能够缓解一些忧郁与怨怼。因为,当我们觉得是在替自己准备,思考角度就会从「无尽付出」变成「测试理解」,所以对父母的照顾,会抱著实验精神,试著从不断互动与调整中获得启发,包括回溯父母的性格、过去亲子相处的模式,找到成功的因应策略,并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现自己的脆弱,审视梦想与计划,从而调整未来的方向。
在照顾的过程中,由于接触到大量疾病、医疗资源、照护技巧、协助机构、财务规画等知识,一旦懂得娴熟运用,当自己走到类似阶段时,便能提早发现病征,或是做好相关准备,与可能的照顾者讨论,寻觅妥适的照顾方式,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降低子女的压力与负担。
虽然国内长照体系三阶段,已从第一阶段的「长照十年计划」,进入第二阶段的《长期照顾服务法》(二○一五年六月总统令公布,二○一七年六月正式上路),就在迈向最后阶段《长期照顾保险法》之际,因接续的蔡政府于二○一六年五月执政后,考量国内长照服务供给量,不足支撑社会保险所需,以及马政府的长照保险参照全民健保,强制一出生即纳保,且雇主与劳工负担比例恐生争端,改推「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简称长照2.0),并以遗赠税、烟税、烟品健康福利捐、捐赠收入、基金孳息收入、房地合一税等其他收入,以及政府预算拨充,延续扩大长期照顾十年计划。
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统计,我国已于一九九三年成为高龄化社会,二○一八年转为高龄社会,推估二○二五年高龄人口将突破四七○万人,迈入超高龄社会,二○三九年突破三○%,至二○七○年将达四三.六%。伴随而来的失能人口,也将在二○二五年突破百万大关。
在老化的浪潮进逼下,强调以在地老化为核心精神的长照2.0,大力推动「ABC社区整体照顾模式」,并以「一九六六长照专线」为单一窗口,提供长照四包钱服务,包括「照顾及专业服务」「交通接送」「辅具及居家无障碍环境改善与喘息服务」。以官方在二○二二年所做的统计,长照服务涵盖率已从二○一七年的二○.三%成长到六七.○三%,服务人数也从十万人成长到四○.七万人,整体预算更从长照1.0时的五十亿增加至六百多亿,期待打造优质、平价、普及的长照服务体系。
政府推动长照2.0不遗余力,尽管长照预算屡创新高,使用者满意度高达九成以上,且于二○二三年起,一举将中、重度失能者入住机构的补助额度,由最高六万元提高至十二万元,并取消排富规定,但舆论批评的声浪仍未止歇,除了忧虑税收财源不稳定,主管机关多头马车,长照产业化只闻楼梯响,其他如日照中心服务据点、数量、专业人力不足,以及住宿机构床位有限,欠缺有效监测与品质管控等问题依旧盘根错节,政府还在持续摸索,如此看来,长照服务要迈向「合用」「好用」,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无论是规画长辈或自身养老的保障,都应保有妥善的风险意识,避免过度依赖政府的社会保险与服务,提早准备才是上策。
本文摘自如何先觉出版社的《当爸妈过了65岁:你一定要知道的医疗、长照、财务、法律知识》
作者:康哲伟
曾担任知名职场杂志副总编、财经管理杂志副主编,多次获得国内外新闻报导奖项肯定。
在迈入中年,全力拚搏事业之际,却遭逢父亲意外跌倒,短短一年,时年七十九岁的父亲由健步如飞到二度跌倒卧床,全职照顾的母亲也因心神、体力不继出了车祸,于是家人分工、医疗、财务、看护与法律等问题纷沓而至,接二连三的骨牌效应让他心力交瘁、生活秩序大乱。
平日对「老」毫无所悉,亦少有准备,一旦年迈至亲入院、卧床,种种出乎意料的状况,有如「每日一小考、每周一大考」,原该冲锋职场的他,被迫放慢脚步,进而转换跑道,提早修习「老」这门深奥的学分。初入照顾的领域,彷如入学新生,过往阅历几无助益,一切都得重新摸索,面对无数的挑战、煎熬与疲累。当风暴来临,影响层面从病人到全家,甚而生涯、事业,无人能真正置身事外。
苦难,常常是化了妆的祝福。在父亲逝去后,他决定分享自身经历,企画这本给上班族看的「知老小百科」。全书以六十五岁退休年龄为基准,将迈入人生下半场的长者分为「身体健康」「身体无法自主」「判断能力不足」三阶段,并以「健康维持」「财务」「法律」「照顾」「机构」等层面,逐一厘清每个阶段可能产生的疑问,并从「根本预防」的角度,探讨如何摆脱老年恼人的疾病,与做好照顾前的准备。
「老」并不足惧,但令人害怕的是「不知老」「不服老」,以致可防范的小事,最后变成了灾难,读者不妨以此书为导引,逐步审视与调整,为至亲准备,也为自己准备。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8321603?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