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便是如此,背负著最沉重的人生课题,还要承受中年毛病、忧郁和不安。
「本来以为到了四十岁,我就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至今依旧没有房子,也没什么存款。」
「虽然升职成为主管,我的薪水依然没有起色,还要夹在主管和下属之间,多出来的只有疲惫感。别人都结婚生小孩了,我却连结婚都没个谱,真害怕我会孤单死去。」
「我比较晚结婚,所以小孩才七岁。等他成年时,我都要六十岁了。要花的钱愈来愈多,甚至连每个月的基本开销都很吃紧。活到这把年纪还这样,真令人怀疑我的人生是不是走错方向了啊。」
四十岁的忧郁,出自于到了这个年纪依然一事无成的惭愧。四十岁前所抱持的希望尽皆破灭,现实令人苦不堪言。
已婚女性的想法从「相信他就对了」,迅速转变为「要是相信他就完蛋了」。认为「他」什么都可以做到的念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是不是该做些什么」的不安渐渐袭来。某一天,她们猛然意识到现实,「生活费为什么总是不够?」坚持不下去的女性通常会出门赚钱或再次进修,再就业市场中四十多岁女性占多数正是因为这样。
不仅如此,对小孩的期望也慢慢趋于现实。小时候以为是优秀人才的小孩,上了国中却渐渐变得和自己差不多,根本不是什么人才,这下子让你对结婚时说要好好栽培小孩的信念烟消云散。原本梦想建立一个团结的团队,丈夫出门赚钱、妻子育儿持家、小孩认真读书考上好大学,小孩却没有实现父母心愿的打算。
未婚的四十多岁女性也相去不远。好男人早已不见踪影,但自己依旧孤家寡人的现实令人伤感。没有男人,至少要存到钱或达到事业颠峰,却过得不上不下。工作超过十年,连自己的房子都买不起,令人愈想愈郁闷。
「难道我的人生错了吗?」
年纪来到四开头,试著整理至今为止的人生资产负债表时,内心深处突然涌现一股忧郁感。将自己的成就分门别类,各自评分时,没有一个四十岁的人不会感到忧郁。
更严重的问题是,人们相信这些成绩是人生的最后成果,不再有其他未来。此时,不安便会席卷而来。一般认为,四十多岁是最后一次倾注全力打造人生黄金期或站上颠峰的时候,所以四十多岁时做不到某件事,五十多岁时想必也无望了。四十多岁后马上就要退休,人生自是开始走下坡。因此,谁都不期待五十岁或六十岁。不把未来当一回事,不愿追寻期望,生活当然过得焦虑紧张。
检视四十多岁的成绩单,看不出任何成就,甚至认为自己只剩几年能挽回,急切不安在所难免。可是,我们觉得太迟的时候,真的已经来不及了吗?
你的人生并没有错
撰写这本书时,我见了许多四十多岁的人。与他们一起讨论忧郁与不安时,我时常告诉他们:
「我明白告诉你吧,你的人生并没有错。你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梦想、认真过活,所以千万不要自我怀疑。你唯一犯的错只有坚持在四十多岁时实现一切,变得稳定。基于这样的念头,你现在才会如此忧郁、痛苦。你的挫折其实来自于你坚持做些不必要的事。」
世界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除了数据和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命周期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迈入超高龄社会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不同以往。
现在的四十岁与以前的四十岁大不相同。既不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并非证明自己的年纪。现在的四十岁族群不管是起跑点或终点,都和我四十多岁时(二十年前)天差地远。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延后了将近十年,平均寿命也增加了十年以上。既然如此,每个年龄层必须解决的课题是否也该有所改变呢?
最近的四十岁族群从思考方式到生活习惯、外貌等,都很难令人联想到中年人。简而言之,这时代需要重新定义四十多岁的人。社会早已改变,但我们对年龄的认知却丝毫没有跟上脚步,依然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思维,所以才会一直找不到正确的节奏。
其次,目前的四十岁族群是首批进入百岁时代的人,可效仿的人生前辈寥寥无几。世界替我们安排了四十岁以前所有的人生课题,却没有告诉我们以后该如何生活。因此,每个人都在三十年前的四十岁人生公式里迷失了方向。
接下来我要说的故事是自己亲身经历后,所体认到的四十岁真相。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先前历经多少无谓的挫折和自责,说不定还会惊觉自己无端耗费了多少能量。
四十岁左右的人生成绩单
大众都以为我是个突然爆红的明星讲师,但其实我直到四十五岁后才成名,在这之前经历了十五年以上的无名时期。
我第一次上节目是在四十五岁左右,那时候我没有什么名气,没几个人认得出我。正在看这本书的读者所知道的金美敬,通常是四十五岁至五十多岁的金美敬。我接下同名电视节目《金美敬Show》主持棒是四十九岁的事,而称得上代表作的书籍大多撰写于五十岁前后。二十九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这十五年,我不过是个不为人知的无名讲师。
现在回想起来,四十多岁的我根本毫无希望可言。身为一个音乐系毕业的讲师,遭受企业培训单位负责人无视是家常便饭。当我看著其他同期讲师愈来愈有名时,自卑感不禁油然而生。
私领域更是艰辛。尽管夫妻双方各有工作,但或许是基础太差,过了四十岁仍买不起房子。不管再怎么认真赚钱,付完生活费和保险费后,几乎没剩下多少存款,每个月还要补贴婆家和娘家不少费用。此外,看到老是指责我晚归的丈夫就令人火大。尽管我每天都在思考是否该放弃一切,让别人看看我一贫如洗的样子,却因为太害怕失败,不敢真的这么做。
三个小孩的保母费用很高,但保母问我「今天几点回来?我有些话想跟您说⋯⋯」的日子更让人双腿发软。为什么我会做出这种没有人可以帮忙的选择呢?继续这样下去,真的能度过眼前的难关吗?
问题满满的四十岁人生成绩单,看起来格外寒酸。我以为自己能像别人一样,到了四十岁就拥有喜欢的工作、安乐的家庭、充裕的存款,现实却是一事无成。我唯一得到的,只有无数次挑战换来的经验。因为一刻也不能闲的个性,我在三十多岁时累积了许多创作内容。跟著讲师前辈到处跑,学到各种新知识。没课的时候就编写教材,自学影片编辑。因应时代潮流学习新领域,结交各界专业人士。
多亏了「赚不到钱,至少赚些经验」的想法,我撑过了那段日子,并在我的「失败仓库」中一点一点存下很多不确定对未来有没有帮助的经验和技巧。当我偶尔心烦意乱时,总会怀疑这些东西是否有意义,想把它们全数丢掉。但最终还是出于对讲师工作的热爱,抛开放弃的念头。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看似毫无用处的内容累积了一定的数量,相互形成连结,创造出意料之外的新内容。
十年多来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与经历,促使我打造出两性平等教育、性骚扰防治教育、女性行销等独有的教育课程。电视台局长偶然看见我讲授的两性平等教育讲座后,把我推荐给MBC《心情好的日子》,我因此得到了第一次上节目的机会。后来,认识我的人愈来愈多,也有出版社向我邀稿。
三十多岁时困扰我的「音乐系毕业」标签将过去的经验一一串连,结合音乐与演说的「艺术演讲」因此诞生。借由艺术演讲,我在四十岁后段打造了 CEO 教育课程,还出了书,工作得很愉快。
我这时才明白,囤积在失败仓库中那些当下既无用又赚不到钱的经验和技巧、内容等,其实都是宝贵的资产。这些资产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各地时好像不怎么样,但串连起来就是十分珍贵的宝物。
看似一事无成,是正常的
仔细想想,我们手中握有的珍珠远比想像中更多、更丰富。无论是工作中获得的薪水、租赁资产、住家与办公室的空间等有形资产,还是珍贵的朋友与同事、证照、知识、经验、技巧、评价、履历等无形资产,全都是属于自己的珍珠。这些珍珠必须串连起来,产生协同效应,才能提升其价值。想做到这点,把珍珠串成项链或手链等宝物,一定要先累积很多、很多的珍珠。
有了雏型,不代表拥有金钱和事业。当时的我顶多是让大众看到金美敬讲师,但还达不到持续宣传的效果。若想向众人展现自己,终究得仰赖系统。那时,我首次招聘了员工,并租了一间半地下房当办公室。
人们往往认为名人很会赚钱,但绝非如此。多数情况下,名气至少要维持十年以上,才能开始存钱。我也不例外。我目前的资产多半是五十五岁以后累积而成。我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总算把珍珠串连起来,奠定稳定基础。
四十岁的时候,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实现目标,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明明每天都活得很认真,为什么还是赚不到钱呢?我活得像个笨蛋吗?还要更努力才行吗?四十岁时,我再三自问。可是环顾四周,几乎找不到和我一样努力的人了。如此一来,只有一个结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中赚取财富,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
投资自己的梦想,反复测试,透过回馈进行修正,把它和其他珍珠串连起来,得到更好的成果,势必得坚持一段时间。你如果想用短短两、三年内存下的珍珠串成的项链赚大钱,只能说是太贪心。获得珍珠需要十五年,将它们串连起来也需要十五年,耗时三十年以上再正常不过。
上班族也是如此。工作十五年后,大约是四十岁。有了职场经历,你就能以过往的经验、知识、技巧为基础,专心带领团队串连这些珍珠。最早是四十多岁,最晚是五十多岁,你就能串连好这些珍珠,完全脱离原本的公司,开展自己的事业。无论是成为自由工作者或创业,变成专业人士,达到事业颠峰,开始赚钱的时期通常落在五十岁出头。
本文摘自如何先觉出版社的《40岁起的人生课:解锁真正人生,化解焦虑的力量之书》
作者:金美敬(김미경)
韩国公认最棒讲师,有「国民姐姐」美誉,她也以《有梦想的妻子永远不会老》被誉为「梦想导师」。她经营的Youtube频道MKTV订阅人数170万。
许多人很好奇她到底有什么成功秘诀,才能坚守自我哲学,埋首工作、不停学习,在每次遇到问题时积极找出解决之道,带给社会正向的影响?大家不知道的是,45岁为止,她也不过是个无名讲师。《有梦想的妻子永远不会老》《姐姐的毒舌》都是她接近50岁时的作品。40岁左右的她,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绩单和不确定的未来前动摇。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还了解现今30到40多岁的人所经历的忧郁与不安,并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40岁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本书是她亲身体验后,早一步领悟的40岁功课,也是百岁时代的新人生注解。
她另著有《就算内心愧疚千百回,我依然是个母亲》《这句话救了我》。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7470244?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