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60多岁的作者,回首自己的中年危机,以过来人身分告诉大家,中年正是「修剪人生」最好的时刻,决定什么该做不该做,不要自己画地自限,要相信,等到60岁再回头,会发现40岁还很年轻。
作者: 韩星姬
六十岁时,最后悔的事情
她从二十多岁起,就很喜欢到处算塔罗牌和八字,每次碰到职场问题、恋爱问题,都会去找熟识的算命师报到。如今她也四十岁了,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在公司升到副部长的位置。当我久违再见到她的时候,开玩笑地问道:
「最近过得好吗?妳现在还常去算命吗?」
「唉唷,医师真是的,我已经很久没算命了,现在也没什么好问的。婚都结了,也不会再换工作。反正每天就是那样,没有什么好奇的事了。」
她的话让我很意外,难道她不好奇自己的未来?我以前认识的她,比任何人都还热衷于探索人生。为了找到人生的正道,她就像垦荒的探险家一样,从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也常趁著碰面时向我咨询烦恼。曾经那样的人,竟然说自己不好奇未来了?
人们到了四十岁左右,往往认为自己已经做出影响人生的重大决定。「结婚还是不结婚」、「生孩子或不生孩子」等苦恼早已成定局,并付诸行动。想要离开待了很久的职场不容易,转行又嫌太晚。纵使生活中琐碎的烦恼依然不断,却不像二十多岁的烦恼那样,动辄影响人生方向。人生大致底定,如今只剩坚持下去,也就不再对未来感到好奇。
因此,四十岁族群要不是对我说:「医师,活著好无趣,我的生活一成不变。」就是「我只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太乏味了。」或「真想回到以前的玩乐时光,那时候每天都很有趣。」
感到厌倦的心情,是人生态度的问题
我也曾经四十岁,明白那个年纪的肩上有多沉重。无论在哪个时代,四十岁都是最忙碌的年纪──他们必须在职场或家庭里,发挥最高的效率。很多问题只有他们才能解决,一旦他们停下脚步,职场、家庭都会停摆,说不定国家也会。他们肩负重担,没有余裕注意其他事情,关注新事物或追求兴趣,都是奢侈的行为。就算对日常感到厌倦,也得尽力维持,这就是四十岁族群面临的现实。
如果对日复一日的忙碌生活厌倦了,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啊,这就是人生,以后我只能这样活著。」天底下不再有新鲜事,大多都是经历过的,或只是稍微不一样而已。每种食物的味道都差不多,每个人聊的话题也都大同小异。到了最后,逐渐对一切失去兴趣,活得像个机器人一样,老是把无聊挂在嘴边,只记得往日的有趣时光,摆脱不了过去的记忆、习惯和人生的枷锁。
然而,对人生感到厌倦,绝对不是年纪的关系。人们之所以觉得人生无趣,不是因为全部经历过了,而是先入为主的成见,才觉得一切不再新鲜,试图按照以前的方式过现在的生活。这完全是人生态度的问题。
无论到了几岁,都要积极地活著
韩国女演员尹汝贞在七十四岁时,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轰动一时。她在韩国综艺节目《花样姐姐》中说过:「我到了六十岁还是不懂人生,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活到这个年纪。六十七岁同样是我的第一次,如果知道什么的话,我才不会这么过。」我想,这就是她至今积极拍摄作品的原动力──年过六十,仍然每天都有新的看法与感受。没有一天偷懒,持续精进自己的人,方能活在每个新的一天。
一提到不要被古板的年龄剧本左右,每天都要维持生活的新鲜感时,很多人会直接挑战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跳伞、辞职环游世界、学习西班牙文等等。若是从让生活焕然一新的角度来看,这类挑战的确有新意。但事实上,在重复的日常中调适身心,借由专心工作锤炼自己所获得的价值,才是我们必须追求的新鲜感。
相同的一件事,对机械式完成每天工作的人来说,不过是潜意识的重复动作,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但对总是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的人来说,每一次都是新尝试。认真过一天,隔天便会有想做的事。认真过一年,隔年便会有想实现的目标。活在每个新的一天,指的就是这种渐进式的变化。
我很庆幸自己年过六十,仍然每天都有想做的事,像是为患者进行更深入的咨询,好好完成精神分析相关的学术研究,多练习长年的兴趣演奏大提琴,顺利完成约稿……让我每天焕然一新的那些期望,源自于昨天的认真生活、去年洒下的种子、十年前不著边际的梦想,而非某一天的心血来潮。每天努力进步一点点,就能实现突破。因此,我今天也想做好分内的事情,不要留下遗憾。我很好奇我的明天、明年、十年后,还有我到了七十岁、八十岁的样子。
女儿啊,妳知道人们活到六十岁时,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活得不够有挑战性。四十岁就断定自己年纪太大,活得只剩责任与义务。认为自由不再,以被动的防卫态度活著。直到六十岁才发现,原来四十岁还很年轻。
四十岁族群的重担何其多,假如感到厌倦,便很难保持进取心与新鲜感,自然会陷入机械式的生活,抱怨四十岁的人不都是这样过日子?然而,那不过是妳累了、倦了,不是年纪的错,只要休息一下就好,别把四十岁的刻板印象投射到自己身上。
只要还活著,无论几岁都要活得积极。唯有如此,才不会在今天留下遗憾,也会对明天有所期盼,即使到了六十岁,依旧能每天维持新鲜感,对未来充满好奇。我衷心盼望,妳可以这样慢慢变老。
本文摘自商业周刊出版的《给我40岁的女儿:心理医师妈妈走过中年之路的38个提醒》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8220124?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