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在日本,茧居族从2019年的115万人,暴增到146万人(2022年),更严重的是茧居长期化──父母不知怎么协助,只能在旁等待:结果就是,茧居族逐渐演变成8050问题(由80岁父母养50岁中年人)。台湾目前虽没有明确统计数字,但从医疗临床和身心科就诊人数直线上升,可发现此现象逐年增加。作者: 二神能基, 久世芽亚里
什么是茧居族?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定义,是指超过半年不接触社会、不上学、不上班,不与外人交往,生活自我封闭的人。本书作者是New Start事务局创办人,New Start事务局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茧居族找回生活正轨,至今已协助超过1,700位当事者「破茧」而出。他说,扣掉疾病或障碍等因素,70%茧居族都能做到独立,只要用对方法,大多数茧居族都重新与社会接轨。
父母不想面对,家庭重担落手足
试图在不对外求助的情况下解决,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方案,结果在孩子继续茧居的状态下过一天是一天。结果会发生什么事?只要检视内阁府(按:日本内阁机关之一,相当于台湾行政院)于2018年的调查,答案就一目了然。
中高年龄层的茧居族中,七成茧居3年以上、五成茧居7年以上、三成茧居10年以上,甚至还有人长达30年以上。在问题「是否曾对外求助」中,仅44.4%向人求助,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咨询的人占多数,茧居问题会拖这么久,直至今日仍存在这种状况,也无可厚非。
虽然农林省前任事务次长弑子事件中是父亲杀害孩子,但其实很多起事件是茧居族杀害父母,还有弃尸事件——放著亡故父母不管,与尸体同住一个屋簷下等。
其中不乏待在病死父母身旁,什么也办不到,以及被发现时亲子已双双身亡等各种案例。
这些人都将茧居视为家庭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对外求助,于是打算凭一己之力来改变状况,但问题严重程度超出自身极限,结果演变成弑子、弑亲、或是父母死后孩子什么都做不了,直到之后被人发现。
尤其第三种(父母病死)更是孩子长期茧居时最担心的事情。无论留下多少存款,在茧居族从未处理过任何手续,也无人可咨询的情况下,后续处理都令人难以放心。
经过长年苦恼,终于前来咨询的家长大半抱著半放弃的心态,他们只是在某些契机下,如进入或是即将进入8050问题,才决定前来咨询。
虽然经过咨询后,部分家长下定决心委托协会辅导,但也存在「不希望外力介入」的父母,导致咨询不了了之。茧居的期间越久、孩子年纪越大,越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事实上,茧居当事人超过40岁的案例不仅咨询量少,很多人咨询后仍决定把茧居问题看作家庭问题。这个年龄层的茧居族数量明明最多,但接受辅导中的比例却特别少。
此外,家长不肯对外求助,所以只有手足自行前来咨询的案例近年遽增。若手足已搬离老家,只有父母与当事人同住时,往往很难改善现况。即使手足拜托父母想想办法,最终只得到一句「反正又没有麻烦到你」。就算劝说当事者「差不多该找工作」,也会被父母警告:「你让他很沮丧,不要再说重话了。」
结果维持现况直到父母过世,照顾当事者的重担也落在手足身上—我们常常收到这种咨询。「毕竟是家人,无法见死不救」,与「碍于现实问题,而无法提供金援,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个义务」,往往让他们相当两难。
看到这些困扰的手足们,我深刻体会到父母不作为的罪过。他们只是将自己生前该尽的责任,推到其他孩子身上而已。
家长第一时间的反应
光凭父母难以解决茧居问题的另一个理由,在于他们知道的茧居案例只有自家孩子而已,且问题还没解决。换句话说,父母根本没见过已解决问题的情况(偶尔有兄弟都是茧居族,虽然哥哥改善了,但弟弟仍维持现状等状况)。
但有经验的辅导人员接触过许多案例,理应可以分辨当事人属于哪种类型。进而从过去的成功案例中,找出适合的应对方法。
茧居族通常过著日夜颠倒的生活,或总把时间用在电玩上,但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父母,很容易认为「我家孩子日夜颠倒太奇怪了,必须想办法把生活规律调回来」、「整天只会打电玩,应该要带去医院,确认孩子是否电玩成瘾」。
由于大半茧居族都存在这两个问题,因此听到家长提及日夜颠倒或电玩时,我们完全不会讶异,也没办法仅凭这个特征进行分类。若听到家长表示「孩子生活很规律,每天都在固定时间起床」时,我们反而感到意外。
没实际接触过忧郁症或思觉失调症的人,遇到相关症状时也往往理不清头绪。
虽然我们不具有相关医疗执照,无法提出明确证据,但仍可从经验判断「这个很明显生病了」、「有可能是生病了,请先带去看医生」。
而且「希望不是生病」这样的愿望,会不知不觉影响著家长,使其无法正确判断自家孩子到底处于什么状况。
本协会在受理咨询时,若建议对方带去身心科时,对方往往非常讶异:「这个状态这么奇怪吗?」有时甚至会拚命说服我们:「他没有生病!」
我们了解「最懂孩子的人,是身为父母的我」这种心情,但「家长不了解茧居问题,在该领域是外行人」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孩子闭门不出时,确认辅导人员的看法会比较保险。
光凭家长难以解决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尽管他们能协助孩子,但与辅导人员之间有根本上的差异。
当然,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只有家长才能实现,且通常是父母最能照顾茧居族的生活、一直与孩子站在一起。但正因如此,孩子面对爸妈时较容易任性妄为。例如,尽管拒绝对话,却会吃下父母做的料理。
但茧居当事者面对辅导人员等第三方人士时就不是如此。举例来说,对方送餐来时,会想「完全不理对方,很失礼」,所以比较愿意回应。他们无视父母的要求「去找个地方打工」,但若提出要求的是其他人时,会觉得拒绝之前必须先找合适的理由。即使茧居族一开始选择忽略对方,内心仍隐约抱有罪恶感,如此一来,下次辅导人员前来时,说不定就愿意给予反应。
亲子一路培养过来的关系有好有坏,不过随著相处时间拉长,来自家长的辅导就只剩负面影响。举个例子,孩子试图挑战从未做过的工作时,父母可能会想起过去的失败经验而劝道:「你不太适合这样的工作吧?」孩子也会因「父母很了解我,所以我真的不适合」而放弃应征。
但若由辅导人员面对茧居族,只要不是太困难的工作,都能轻易说出:「试试看吧!」
根据辅导人员过去的辅导经验,可得知很多人会表现得比预期还好,即使当事者失败了,辅导人员也会告诉他们可从中习到什么,并应用到之后的体验上。很多事情不实际尝试就不知道结果,辅导人员甚至有时还能发现父母没注意到的当事者才能。
请第三方人员辅导时的一大特色,就是彼此毫不相关,所以能保有适当的距离,且想法较不受当事者的过往限制,可按照辅导经验采用客观的视角。这都是家长无法实现的优势。
所以家中有人出现茧居问题时,请不要关起门试图自己解决,而是把辅导工作交给专业人员。此外,父母对待孩子不能只是每天温柔的打招呼,必要时得说些重话。毕竟有些话,只有父母有资格说而已。
相较于亲自辅导孩子,把目标放在尽好父母的责任,较有机会改善茧居问题。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70%茧居族都能自立:从在家啃老到独立生活,日本专业辅导机构靠三步骤,帮助超过1,700位茧居族回到正轨。》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8301044?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