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竞赛实境秀「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掀起高讨论度,但是节目和竞赛,总是脱离不了剧本、赛制、评选标准的争辩。不过,竞赛类节目,过程往往比结果出彩,尤其「黑白大厨」的翻转感,是引人入胜的关键。
翻转,指的并非是刻意营造的「大反转」,而是在相对客观、合理的条件下带来火花。「黑白大厨」把100名参赛者分为80位「黑汤匙」无名厨师及20位「白汤匙」菁英主厨,有人出身科班,经历摊开来吓死人,米其林星星一个比一个多;有人市场摆摊起家,平常的客源是平民百姓甚至小学生。
制作单位洞悉观众多站在普通阶级视角,身为资质平凡、没有背景的大众,无论被现实如何捶打,仍对「努力就能出头天」的剧本有某种期待,说服正在当打工人的自己:努力就会有等价回报。
所以当亲切和蔼的学餐名家(国小营养午餐厨师)超越精致餐点厨师,撕漫男(看著料理漫画无师自通做出想像中的餐点)看似胡搞瞎搞却别有一番名堂,以及外送员厨师打败中华料理大师顺利晋级,热血程度让人欲罢不能。
然而,「黑白大厨」妙就妙在不是单纯的出现大反转,而是设计成强而有力的客观证据,所导致的阶级翻转。为了将环境影响的可能降到最低,两位评审品尝菜肴时被蒙上眼睛,完全以食物的香气、口味直观感受定论,决定出炉后才揭晓参赛厨师身份,一翻两瞪眼,而非被花里胡哨的摆盘、名气地位、人情压力所囿。
说到人情压力,节目中也不是没有,在肉类和海鲜的团体大战中,白汤匙和黑汤匙分别组队对抗,个个都是大师等级的白汤匙队,有人习惯独立作业,有人擅于发号施令,好看在谁也不服谁,谁在这个时候懂得让权、谁一身本领却失了细节;反观黑汤匙如何小兵分工,每一帧都值得细品。
如果预算无上限,仗著大制作不断提供高级食材,似乎浪费了好厨艺,制作单位显然也考量到这点,因此在鱼子酱、龙虾满天飞的同时,设计了便利商店限定食材比赛,在重复性高的主食中,参赛者如何跳脱窠臼、出奇制胜,精彩至极。
好看的过程值得一再推敲,结局如何不必细究,毕竟收获了这么多餐厅口袋名单,赢家都是观众。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8281830?from=edn_subcatelist_cate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