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转型创新、重新出发”为主题。与会嘉宾认为,当前银行业正面临来自宏观政策、监管风暴、国际环境等多重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是找准战略定位,实现金融功能回归本源。
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当前,全球经济体系可能会因美元波动受到冲击,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今年以来,国际金融环境很不太平,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先后出现了货币金融体系危机。中国在这种环境下也倍感压力, 4月以来,人民币呈现明显下行压力,社会融资紧张,外贸出口压力加大,股票市场持续低迷。
于学军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比2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更加严峻。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经过3年的治理整顿,恰好处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有底气从容应对挑战。而现在,由于此前货币信用的扩张,债务高企,风险集中,给金融机构应对危机和现实经营带来了双重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机构要想在压力下谋发展,实现金融功能回归本源,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首先要纠正金融体系运行中的过度扩张、背离经济转型升级目标的地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待金融机构在转型中的新旧动能转换。首先是信用紧缩。目前金融机构增量信贷领域仍然是房地产、与房地产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个人信贷。房地产显然不是未来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主要信用扩张渠道必然会受到限制。其次是信用背书,中国金融体系经过40年的发展后,政府信用仍然是支撑金融机构信用扩张的最主要方面,然后才是资本金和专业能力。现在要转到以市场约束为主,政府信用应该慢慢退出,让资本约束和专业能力占据主导地位。第三是利率分化。目前,高等级信用债的利率在下降,今日新闻,但低等级信用债和表外融资的利率在上升,今日新闻,后者对应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意味着他们的融资成本仍然在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陈道富表示,这些问题是金融功能回归本源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现象。金融机构要实现转型,要设计合理步骤和台阶,在稳住市场预期的同时,找到合适的实现路径。
来自银行业的多位嘉宾表示,金融机构还应找准战略定位,明确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比如农业发展银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中国建设银行以“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战略布局、民生银行聚焦服务民营企业等。
此外,银行在转型过程中还应注重科技布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场景金融为核心,开展跨界合作构建生态圈;挖掘数据资源,加强产品创新。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