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刺激经济,中国今年初核定规模人民币3.9兆元(下同,约新台币17.55兆元)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在10月左右已经发行完毕。据统计,虽然专项债投资领域越来越广,然而今年仍有超过一半的资金流向传统基础建设。
今年初,中国全国人大批准的新增专项债额度为人民币3.9兆元,随著今年10月,中国地方政府共发行近3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后,今年整体新增专项债规模略超过3.9兆元,代表发行计划已经完成。 第一财经引述近期出版的2024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指出,传统基建领域仍是专项债的重要投资领域,2023年全年约有51%的专项债资金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领域。
从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资金投资分析,这个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投向传统基建领域的资金占比近6成。除了传统基建外,未来专项债资金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房值得重点关注。
中国学者则认为,在专项债规模增加的同时,可以合理扩大专项债投资领域。
报导引述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指出,近年来,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优质专项债项目、收益能力较高的项目也趋于饱和。同时,房地产市场变化,部分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专项债专案收益承压,专项债项目收益能力整体下滑。
他建议,包含目前「三大工程」(保障性住宅、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中暂未列入专项债支持范围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部分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专案,以及与新型消费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等,均可在未来列入专项债关注重点。
报导指出,近期一些地方的审计发现,部分专项债专案的收益不如预期,甚至没有收益,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因此专家建议,应加强专案审核、管理,扩大专项债投资方向,优化专项债额度分配,强化专项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专案收益能够覆盖本息,防范潜在风险。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8333319?from=edn_subcatelist_cate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