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25日宣布投入财政资金人民币5亿元(约新台币22.5亿元)对特定服务业发放消费券。但「满额折抵」、「先到先领」等规定遭网友批评毫无诚意。学者分析,此举促进消费的效果不大,反而暴露中国经济问题严峻到让政府「不藏了」。
上海市政府25日宣布投入财政资金人民币5亿元对餐饮、住宿、电影、体育4个领域发放「乐·上海」服务消费券,28日开启第一轮发券,采「先到先得」方式领取。 除了电影消费券是每张电影票可抵用20元或30元,其他都有不同档次的满额减门槛,如满300减50、满500减10等,换算折扣概念,大概在7折到9折之间。
美国之音今天报导指出,这种折扣方式「犹如百货公司周年庆优惠」,也有上海市民认为上海市政府「淘宝用多了,开始照进现实了,太搞笑了,一点诚意都没有,不可能促进消费。」,并担心此举可能变相拿去补贴店家。
报导指出,微博也涌现针对消费券的质疑声浪。有上海网友批评,「不舍得就不要发,又想刺激老百姓消费,又不舍得放水」,也有网友表示为何不发现金,更有网友质疑,「为什么每次发放都遮遮掩掩,告诉你补贴、不告诉你在哪儿领?」
报导引述台湾智库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瑟致分析,因为上海消费券采取「先到先得」限量模式,而非普发,效益恐极为有限。
他表示,这就是锁定有消费力的对象,以立即达到数字绩效,这符合中共统治的短线操作惯性,然而一旦设有消费门槛,市民的接受度恐不高。
吴瑟致还指出,由民众先消费,店家给折扣后再凭券向政府领取补贴的模式,恐有不肖店家会先变相涨价,再推出折扣,销帐模式可能会产生弊端。至于代垫折扣的店家最后是否能从政府方面拿到补贴,也是变数。
吴瑟致分析,「中国民众现在并不想增加消费,而是要提升消费能力,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个(消费券)政策恐像石头一样,投到水里面,没有任何效果」。
报导指出,上海早在2022年8月就曾发放过总额10亿元的消费券。当时因疫情封城重创经济,上海市政府以「在线报名、摇号中签」的方式发放电子消费券,以促进消费。
对于这种消费券措施,龙华科大助理教授赖荣伟认为,仅能促进短期消费,无法扭转中国经济长期结构性的滑坡。在消费降级趋势下,最先节省的就是娱乐支出,「会为了50元的折扣多花250元的人应该为数不多」。
报导指出,上海发放消费券,恐意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并不像外界所评估地那么悲观,但赖荣伟认为,上海此举反而暴露出中国经济的严峻程度,就像中国各级政府一样,已经「不藏了」,开始积极救经济。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8255852?from=edn_subcatelist_cate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