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自己「察觉」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倘若有人向他们提问题,这些人会回避回答,还总是模糊焦点。这类型的人在进行咨商时,也总是会先给出否定的回答,帮自己竖起一道防火墙。
「您通常都是怎么缓解压力的呢?」
「不知道,不会特别做什么事。」
「您有可以一起分享彼此工作压力的同事吗?」 「我一个人独处比较自在。反正也不是跟别人聊天就能解决问题。」
「您下班之后,通常也都是自己一个人吗?」
「是的,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
「您不觉得孤单吗?」
「我喜欢自己一个人,这样反而比较能集中精神。我并不是很在意其他人的想法。」
无论我对这位咨询者提出什么问题,对方都会回答自己一个人比较舒服,而且从未感到孤独过―但真实状况却与本人的回答相悖,这位咨询者之所以前来接受咨商,就是为了倾诉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不愉快。
他总是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只要工作能力优秀,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职场上,最终还是要看谁工作能力有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吧?虽然搞好人际关系也会有帮助,但我不觉得这很重要。」
他经常在咨商的过程中反复提起,他认为人际关系并不重要,以及自己一个人比较自在。有一次,他说完这些话便咬紧嘴唇,然后深深叹了一口气。
如果他说的话是真的,那他就没有理由为了人际关系而苦恼。他的话语中显然还有弦外之音,为了让他能够客观看待这个部分,我对他这样提问道。
「您口头上说人际关系不重要,结果却因为人际关系而烦恼呢。」
「其他人不也是这样吗?」
「我想听听看孝燮您的想法。您本人是怎么想的呢?」
「嗯……︵叹气︶」
「您现在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气是什么意思呢?」
「嗯……只是觉得颇可悲,也很让人郁闷。」
「谁很可悲呢?」
「我啊。」
「那让人郁闷的人又是谁?」
「也是我。但是,其他人不都是这样的吗?每个人都说人际关系很重要,但应该不是这样吧。到最后,大家都只顾自家门前雪。」
「别人不重视人际关系,只顾自己的事情,这件事跟您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就算有心事,说出来也没有用。因为大家都只想著自己,把压力跟其他人分享,对方也不会关心。」
「假设其他人给您关心、倾听您讲的话,情况会有所不同吗?」
「应该会吧……」
我们分分秒秒都在感受此时此刻的情绪,带著想要做点什么的欲望与想法付出行动。然而,一旦切断了这些事物,我们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进而越来越难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完形疗法创始人佛列兹.皮尔斯说过,表现出「内射」的人会按照他人的期待来行动,做出「投射」行为的人则会将他人的行为投射到自己身上,而处于病态的「融合」关系中的人会分辨不清是谁对谁做出什么行为。
表现出「回射」倾向的人会对自己做出想对他人做的事情,「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则会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因此生活在担心与忧虑之中。此外,做出「折射」行为的人会阻断自己的情绪,麻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目前为止学习到的六项因素,这些因素妨碍我们进行察觉,并阻挠我们发动解决问题的能量。
我在这里必须坦言,我也分别受到这六项因素的影响,目前依然在面对一堆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我相信这个告白会成为我人生变化的开始,希望所有读者都能像我一样,发现自己身上的阻碍因素,最终能够充分享受生活的宽容―就从接受真实的自己开始吧。
本文摘自远流出版的《你的心,今天还安好吗?:每一天练习对自己多宽容一点》
作者:孙廷沇(손정연)
韩国咨商研究所咨商心理学硕士毕业。
韩国知名的心理咨商师。从2012年开始,她举办免费的「心理之夜沙龙」,为那些因生活艰苦而被疏远的人们提供心理咨商服务,鼓励大家进行自我疗愈,协助与会者亲身实践,积极改善人际关系,拥有更自在的生活。
「你的心,今天还安好吗?」是她对于人们心理问题关怀的重点。在咨商心理学系授课期间,她不断提出这个问题并给予回应,而最令她感兴趣的是:人的内心是如何在建构之后被破坏?又是因为什么而连结在一起?
从这个主题出发的研究,让她不知不觉踏入了心理咨商的行业,不但以此为职业,并且将多年累积起来的经验撰写成各种主题的著作,包括讲述治疗日常生活的小压力而至想要遗忘过往创伤的《告别令人伤痛的事物》,还有以家庭问题为主的《我们是拥有血缘关系的他人》和《我正在与母亲保持距离》,以及为上班族所写的《致今天也带伤工作的你》。
现今为「Sostory」心灵咨商指导代表、法务部矫正委员(东部拘留所/品行委员),从事心理咨商,并提供企业教育课程。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7592676?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