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为城市和乡村、湖泊与山峦勾勒出美丽的轮廓。从福建厦门鼓浪屿到浙江舟山东极岛,从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到四川阿坝映秀镇……新春的第一道风景,用流动的画笔描绘着美丽中国的动人长卷。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
多年来,习近平身体力行,引领着“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一句句叮嘱,表达着总书记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深邃思考,对绿色发展的不变追求。
殷殷期待一江清水向东流
一场喜雨过后,格尔木的天格外蓝。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期间,走进了位于格尔木南郊海拔3000米的一个藏族村——长江源村。
长江源村是生态移民村。2004年,400多名牧民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号召,离开赖以为生的草原,从地处长江源头的故乡搬到了这里。
老支书更尕南杰深有感触地向总书记汇报:“我们搬下来了,野生动物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从“护”到“建”再到“治”,三江源生态保护走过十余年的实践。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 来源:新华社
如今,在“千湖之县”玛多,过去萎缩干涸的湖泊开始恢复,截至2017年7月,湖泊数量从2004年的1800多个,恢复至5000多个,三江源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素有“生态精灵”之称的藏羚羊由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斑头雁数量从不到1000只增加到3000多只。
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打心里觉得当初“背井离乡”的选择是值得的。
在考察中,习近平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9农历己亥年大年初一,四川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第一缕阳光高清直播画面。(来源:央视网 直播中国)
群山间,岷江畔,映秀镇坐落其中。
习近平曾踏上这片土地,关心灾后重建工作和地区发展情况。当年满目疮痍的小镇,如今一片祥和安宁,从工业小镇成功转型为旅游小镇的映秀,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享受着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
“记得住乡愁”的古生村,今天新闻,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习近平十分高兴。他感慨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在碧波荡漾的洱海边,习近平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道:“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今日新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习近平的叮嘱,是他心中美丽中国的愿景,更是对祖国山川河流的殷殷期望。
2019年2月,习近平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这样写道:“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上世纪60年代,塞罕坝流沙遍地、草木稀疏。
为整治这一恶劣环境,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369名年轻人在此集结,用青春和汗水翻开了这部生态史诗的第一页。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晨景。(来源:新华社)
韶华凝热血,信念铸诗行。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