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上任不久的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今日以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身分发表论文,针对德国对大陆的政策进行分析,专研德国宪政制度的他指出,「德国要重新认识中国,台湾可把握机会」,包含防止假讯息、认知作战等等,甚至是情报交换,来加深合作。
沈有忠4日出席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中美大国竞争下欧盟对外关系」学术研讨会,甫结束会议的他以连线方式发表论文「德国的『中国战略』:成因与内容分析」,聚焦探讨2023年7月份德国公布的最新版本「对中战略」报告。
针对结构性因素,他强调,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虽然强调改革开放,但是也强调「韬光养晦」,没有进行较具侵略性的扩张,但习近平上台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有各式各样的「锐实力」影响。对德国来说,大陆「锐实力」虽然不是直接造成国家利益的威胁,不过它所带来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跟过往的欧美国家现代化的途径相较,更加是一个不可预测性的,并且透明度低、没有规则,而且经济成长过程中不重视人权。
另一方面,沈有忠强调价值的部分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冲突」,像是孔子学院以前德国曾广设,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掌握到了一些情资显示,孔子学院不是只有软实力的彰显,它可能更是锐实力的一种渗透,所以有越来越多的间谍的活动,或者要去改变对象国的政治决策,或是意识形态的宣扬等等,孔子学院都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所以包含像德国、英国以及越来越多欧美国家对于孔子学院抱持高度的戒心,甚至是终止合作,或整个关闭」。
他续指,「火药越堆越高,火柴棒在哪里?火柴棒一丢进来火药库就爆了」。火柴棒第一根就是俄乌战争的爆发,使得过去一直都把大陆视为「全方位战略伙伴」的定位,因为俄乌战争,让德国、欧盟许多国家重新的去解释这种关系。「因为这场战争,中国的真面目就让更多国家看到,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另外一根火柴棒是在内部,尤其是2021年德国选举后的红绿灯联合内阁,这三个政党中,社民党对北京相对温和,但是绿党跟自民党一直在选举的过程中不断说必须要重新检讨德国的对中战略和对中政策,而且立场非常强硬。
沈有忠说,德国这份报告定义中国大陆是「伙伴」、「竞争者」和「对手」这样子的三重身份,同时他强调,「我觉得从一开始,德国强调未来跟中国的双边关系是基于『价值』跟『利益』,光是这一句话就是非常的微妙」。
另外特别就电动车与汽车议题,沈有忠指出,「德国就是因为在汽车的产业跟中国过度的紧密,所以使得现在欧盟想要对电动车提高关税到45%,德国是一直保持著比较保守的态度,甚至是决定投下弃权票,没有选择跟法国或义大利这些国家站在一起」。
沈有忠指,报告结论仍强调不管是合作、竞争、对手,「交流都不能够放弃,尤其是由下而上的民间交流」。同时,德国在价值上的坚持,对于关键原物料的进口,还有关键技术,都不太可能让步,且要降低对于中国的依赖。此外大陆反对德国军舰穿过台海,「但德国还是坚持这样做」。
至于台湾高度关注的「一中政策」,沈有忠说,这份报告里特别点到还是会维持「一中政策」,但这不是「一中原则」,跟中共所强调的「三部曲」不一样,强调只会跟北京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也支持台湾有意义的参与国际组织,并重申改变台海现状要有两个原则,第一只能用和平方式,再者一定要有双边的共识。
就德国政策,沈有忠指,美国大选与德国明年的众议院选举,这两场选举都是会比较剧烈去冲击到整个德国的外交政策,另外之后会不会再有其他的「黑天鹅」?沈有忠认为「当然会有」,比如说台海、两岸关系恐怕也扮演角色,或者香港、新疆是不是又会发生一些事情,这可能都是德国没办法去判断的。
最后,他表示「希望台湾跟德国的双边关系不要镶嵌在德中之下,应该要自主地去发展出台湾跟德国的双边关系」。他强调,这份报告里面提及台湾12次,这是前所未见,「德国必须要重新去认识中国,台湾可以在这样子的一个过程当中去把握机会,跟德国加深合作的契机,像是再生能源的合作,防止假讯息、认知作战等等,甚至是情报交换的这一些更敏感的议题」。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8271299?from=edn_subcatelist_cate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